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曾宪福 尹钰宸 潘浩)“您好,我是xx培训机构的客服人员。”“您之前在我们这里报过培训班,现在可以为您办理退费!”当你看到这样的信息,你是否会心动?其实这是骗子冒充培训机构客服,以“机构退费”为由向消费者实施诈骗的新骗术。
真实案例
近期,我县一居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,在电话中对方问受害人是否报考过“某某教育”课程,现在可以办理退费。受害人的确曾经报过此类课程,于是对方让其添加QQ群,并引导其下载了聊天软件“北京协办”。“北京协办”内客服称退费是分笔进行的,于是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在APP内进行第一笔退款,第一笔退款及时到账。客服询问受害人是不是进行第二笔退款,受害人同意了,客服让受害人自己选择回款方案(类似认购项目后返利,返利120%),受害人开始认购100元,随后退款220元。接着客服又询问受害人是不是进行第三笔退款,受害人同意了。客服这次发过来的方案是认购500元的项目,受害人完成后获得退款600元。客服告诉受害人如果要将剩余的费用退完,需要受害人继续选择认购项目,项目的金额却越来越大。受害人见前三次都能顺利完成,就答应了继续退款。这次,需要认购的项目是5000元的,受害人完成操作后,客服说今天数据在升级需等到明天才能办理。第二天,受害人追问客服今天是不是可以退款,客服又让受害人进入另外一个平台,在这个平台是买卖虚拟币的,而且要在这个平台进行交易后才能提款,受害人按要求操作后,对方却以受害人填写的数据错误不能提款。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的设局诱骗情况下,受害人一次一次给对方转账完成任务,甚至对方还要求受害人进行线下送钱,受害人还都以为是因自己的错误才无法提现。直到后面所需的金额太多,受害人才意识到自己被骗,最终被骗30余万元。
诈骗手法
筛选目标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培训机构用户信息,筛选诈骗目标对象,通过电话,点名道姓,告知报名课程可以申请退费以此获取信任。
下载平台
以“购买理财产品获利返还学费”“充值返利”“做任务”等理由,引导受害人点击陌生网址链接下载虚假APP,填写个人信息、银行卡等资料进行注册。
诱导充值
谎称投入资金后便能获得本金和返利,受害人为了课程费用能够全部退回并赚取利息,在诈骗分子的引导下向对方指定账户进行转账。
持续诱导
诈骗分子以操作完成后“一次性返还”“操作错误”“账户冻结”“交解冻金”等理由不断继续诱导受害人再次转账,直至受害人发现被骗。
警方提醒
一、不要轻信此类“培训机构退款”的信息,正规培训机构的退款流程,一般是以原路返还的方式将钱款退至本人缴费账号。遇到任何培训相关问题,一定先和培训机构或者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核实。二、不要随意提供身份证号、银行卡账号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,切勿随意扫描对方发来的“二维码”,更不要轻易点开来历不明的“网页链接”,谨防中木马病毒或误入钓鱼网站!三、对方一旦让你操作转账或者操作贷款平台,统统不要理会,如发现被骗,请立即拨打110报警!
责编:姜红玉
一审:姜红玉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